欢迎光临本站

生辰八字网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八字详解

八字详解

格局清澈八字

《道德经》随堂笔记

格局清澈八字

第八章:上善若水(视野宽,胸怀广,有格局)

原文:

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动善时。夫唯不争,故无尤。

译文:

最善的人好像水一样。水善于滋润万物而不与万物相争,停留在众人都不喜欢的地方,所以最接近于“道”。最善的人,居处最善于选择地方,心胸善于保持沉静而深不可测,待人善于真诚、友爱和无私,说话善于格守信用,为政善于精简处理,能把国家治理好,处事能够善于发挥所长,行动善于把握时机。最善的人所作所为正因为有不争的美德,所以没有过失,也就没有怨咎。

随堂笔记:

我们来看第八章,如果用四个字一组的词来概括我们民族精神,排在前三位的一定是这三个:“自强不息”,“厚德载物”,“上善若水”。第八章需要相当长的时间来解释。2014年的11月份在我们国家召开APEC会议,主会场就选择了两个地方,一个地方是“雁栖湖”,机场通往市区的路上就能看到这个地方的标志。另外一个地方就是“水立方”,选这地方目的是非常明确的,就是要利用水的形象,让来访的各国领导人以及通过报道,让全世界了解我们中国人真正的形象,做事的原则,处事的方式方法。当时报纸报道的标题,大家应该还有印象,“上善若水,和衷共济”,当年央视有一台文艺晚会,主题也是这八个字。“上善若水”就出自我们要讲的第八章。习大大在讲话的时候,就引用了这一章开头的两句话,“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

2014年APEC会议照片

格局清澈八字

亚太经济合作组织(英文:Asia-Pacific Economic Cooperation),简称亚太经合组织(APEC),是亚太地区重要的经济合作论坛,也是亚太地区最高级别的政府间经济合作机制。其官方顾问机构是环太平洋大学联盟。

亚太经济合作组织诞生于全球冷战结束的年代。20世纪80年代末,随着冷战的结束,国际形势日趋缓和,经济全球化、贸易投资自由化和区域集团化的趋势渐成为潮流。同时,亚洲地区在世界经济中的比重也明显上升。

亚太经济合作组织主要讨论与全球及区域经济有关的议题,如促进全球多边贸易体制,实施亚太地区贸易投资自由化和便利化,推动金融稳定和改革,开展经济技术合作和能力建设等。APEC也开始介入一些与经济相关的其他议题,如人类安全(包括反恐、卫生和能源)、反腐败、备灾和文化合作等。

水是怎么得到的大家认可的呢?滋润万物、润泽万物,成就了其他的事物,也就成就了自己的事业和口碑。自然界很多植物都能开花结果,但水不能开花结果,可是没有水,这些有生命的东西都是不成立的,无法生存的。言外之意就是说,在我们中国人的眼里,最高的智慧和品德就像水一样。我们中华民族是一个温和的,热爱和平的民族,善于成就别人,同时也成就自己。这不就是双赢的含义吗?

所以先要给大家说清楚,我们虽然在解释第八章,但要告诉大家,在《道德经》里共讲了十条“水”的智慧和平等。我们现在要解释的第八章就有八条,各位千万不要以为老子是趴在水边悟出来这个道理的,他只是借助水的形象。把他要传达给我们的智慧,借助这个形象告诉给我们大家。想要得到广泛的传播,被大家记得住,能够得以领悟和运用,那就得用这种形象的表达方式。以后我们碰到的很多事情也是如此,所以老子借助水的形象,把他从战争、政治、人生领悟的这种智慧与品德传达给我们。“上善若水”句号,下面从这八个方面一条一条来说。

第一条“水善利万物而不争”。说到“水善利万物”这部分我们大家没有意见,而且我们也不敢有意见。没有水,人类不能生存下去,历史上几个人类最早文明的发源都是在水边。底格里斯河、幼发拉底河的两河流域文明,非洲的尼罗河文明,我们的黄河长江文明,都是是在水边发源的,有个词儿叫“水利”没有问题吧,“水善利万物”。接着往下看,“不争”是大家争论比较多的,道家讲“不争”到底什么含义?大家注意老子为什么要借助“水”来讲“不争”,因为借助“水”的形象很容易领悟出他讲“不争”的含义。第一,“有边界不争”。湖有湖畔,河有河堤,海有海岸,有边界在这儿,不与其他事物争功,不与其它事物争利,这是“有边界不争”。第二,“有秩序不争”。水流动的速度虽然很快,但是前后相随,循序渐进,非常有秩序。可是人们却很难做到,比如说十字路口堵车的时候,有点空隙大家都往前冲,最后挤在一起大家都动不了。如果能够从容不迫,有条不紊,忙而不乱,淡定从容的话,这些问题就没有了。这个“不争”给人的感觉不就是这样吗?这是“有秩序不争”第三“有牺牲不争”。我们看水流的河道,底下都是坑坑洼洼的,前面的水把坑坑洼洼地方填平,后边的水才可以滚滚前流,这不就是前仆后继吗。如果都不做牺牲,坎儿永远在那儿摆着,怎么向前流啊?人类社会也是如此,大家都一点牺牲不肯做,怎么向前发展进步呢。所以我们说,他借助水的形象讲“不争”,我们通过这个形象来领悟,这个“不争”不可以泛化。所以,第一句话“善利万物而不争”。

格局清澈八字

河流是地球生命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河流是地球上多样生态系统中最基本的存在形式之一。历史上人类及其社会生态系统的发生发展与河流相互依存,密不可分。如古中国人发源于黄河流域,古埃及人发源于尼罗河流域,古印度人发源于印度河流域,古巴比伦人发源于两河流域。至20世纪后半期,几乎全世界范围内的河流生态都不同程度地呈现单项或多项并发症:河流崩溃、尾闾消绝。除了美国科罗拉多河外,亚洲几条较大的河流—恒河、印度河、黄河、阿姆河、锡尔河,在一年中的大多数时候都不能入海。

河流不仅产生生命,也孕育和产生人类文化。河流的生命问题,不仅关系到陆地水生生物的繁衍、生息和生态稳态,也直接影响人类在长期历史传统中形成的对河流与人及其社会休戚相关的精神信仰、心灵形象和品味象征意义。

第二条“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居善地”。如果理解成水呆的是好地方,那就和老子的意思完全相反了。水去的是又低又脏的地方,是大家都不愿意去的地方。水为什么要去那儿呢?它是去行善的。把那个地方的污浊洗净,在那个地方滋润万物。这里的“善”字是动词,行善的意思。古往今来,夺得天下称皇帝的,表面上看是一家一姓的事,比如:刘姓、李姓、赵姓等等。实际上他们是一个团队,现在的话说是一个党派。什么样的团队,什么样的党派才能夺得天下坐得了江山呢?夺天下容易,坐起来就难了。陕北的李闯王建立大顺王朝没多久就塌台了,那什么样才能夺得天下并且坐的好江山呢?我们看一下七十八章讲的那两句话,“受国之垢,是谓为社稷主。受国之不祥,是谓社稷王”。大家看“受国之垢”,“受国之不祥”,和“处众人之所恶”,是不是一样的意思。所以我们突然想到,有这么一个人怎么那么有智慧呢,他把共产党的宗旨也概括为五个字,叫“为人民服务”,2000多年前的“受国之垢”,“受国之不祥”,“处众人之所恶”,2000多年后的“为人民服务”,本质上的意思不是一样吗?为什么推崇这一条,因为这是获得成功的一个最深密码。所以,在“上善若水”的八条里,老子最推崇的第二条我们也能理解和明白了。

第三条“心善渊”。一般大家翻译就说,让我们心灵表保持渊默宁静,这样的翻译没什么太多的意义。我们得通过其他的章节,看到他讲这个东西的指向在哪里,意义是什么。那“心善渊”讲什么呢?我们现在经常用一个词儿来衡量一个人或一个团队,甚至一个党派的未来发展,这个词叫“格局”。历史上有些人甚至用它来衡量一个小孩儿的未来。“这人有格局,别看现在位置不高,做的事情也不大,这人以后会有大的发展”。“那个人的格局太小了,给了他那么高的位置,这个位置恐怕会害了他”。格局和位置不相匹配不就成了一个坑了,格局不大就像杯子一样,给再多的水也装不进去。什么叫格局呢?衡量的主要的维度是什么呢?两个方面最重要:一是“视野宽”,二是“胸怀广”。叫有“格局”。跟大家说个故事,抗战胜利以后,有一个日本学者就来到了中国。他要研究一下中国人的战争理念和战争哲学。中国人凭什么打赢这场战争的?因为很多人都不认为是我们中国人自己获得战争胜利的,都是人家外力作用的结果,国际力量援助的结果,把那个看作绝对性力量。所以他想研究一下。理念这个东西虽然大象无形,但是力量无尽,他研究哪一本儿著作呢?毛泽东的《论持久战》,他通过这个来研究。大家知道,1937年7月7号卢沟桥事变,抗战全面爆发。同年的8月22号到25号,就在陕北的洛川召开的“洛川会议”,毛泽东在这个会上已经就开始讲《论持久战》的这个思想,1938年这本书就面市了,这不属于战后的预测,这是战前。他把战争的进程就概括为六个字,而历史就是沿着这六个字发展:“退却,相持,反攻”。一开始打不过你日本。日本是一个统一的国家,我中国当时四分五裂,军阀混战。日本军队装备精良又处心积虑,我在这方面和你比就很差了。所以你想一开始把他就挡在国境线外,是不可能的。那就得做这样的一种设想,有没有这样一种胸怀与格局?他进来之后你该怎么办?你退了之后该怎么办?一开始得“退却”,打不过当然得退,保存有生力量。他进来之后怎么做策划呢?日本的军队并不多,战线一拉长,用空间来换时间。双方的力量不就逐渐持平吗?进入“相持”阶段。一开始日本人好像得意洋洋,摧枯拉朽一样,武汉会战和鄂西会战以后,不就双方力量逐渐趋于平衡,进入“相持”阶段,“相持”这个词用的好,咬牙坚持。大家都知道,双方力量“相持”的时候,只要旁人推一下,帮一下。这就是可以帮助一方获得胜利,可是绝对作用不在他,是你原来已经形成的一种状态,后边才能发挥作用,“退却,相持,反攻”。国际力量的援助,国际舆论的支持,都会站在正义的一方,内部力量的增强获得声誉。不知道大家有没有想过,毛泽东从《道德经》里得到了多少格局方面的智慧和启迪,大家都认可他的视野宽,胸怀广,有格局。69章开始就讲“我不敢为主,而为客”。我才不去侵略别的国家,“国虽大,好战必亡”。你侵略我,你就是侵略者,“我不敢进寸,而退尺”。打不过你的时候,我以退为进。“用兵者言,我不敢为主,而为客。不敢进寸,而退尺”。大家注意看倒数第二句话“抗兵相若”,河上公的本子叫“相加”,意思是一样的,“抗兵”是抵抗的军队,双方力量趋于平衡,“相持”、“相若”、“相加”,意思都一样。但是毛泽东这个“相持”用的最好,咬牙坚持的意思,最后一句话“哀者胜之”。这个“哀”可不是哀伤的意思。鲁迅先生写的《阿Q正传》,叫“哀其不幸,怒其不争”,“哀”就是同情,得到同情的一方,舆论支持的一方,站在正义的一方才能获得胜利,惊人的一致。所以按照这个思路,再来看69章,有一段话原来是非常难理解的,用这个思路在这也给大家说一下,“行无行;攘无臂;扔无敌;执无兵”。什么意思呢?侵略别的国家,虽然遇到他们的人没有成行成列站成军队的样子,可这些都是潜在的敌人,他们没有成行成列,能把他们一下都杀光吗?他们打人不一定非要用拳头,可以用别的。他们虽然没有兵器,却扔各种各样的东西,造成损失和伤害,到处都是敌人。形成了人民战争的汪洋大海。按着这个方向就是他这里面原来的很难索解的道理,在这都跟那个关联上了,这是我们说“心善渊”,视野宽,胸怀广,有格局。有些人站在16楼,有些人站在2楼,站在2楼的人叽叽喳喳老去批评站在16楼的人。2楼的有资格去评论人家吗?人家看到的很多东西你都没看到,很多事你都不明白。看得那么低的地方,你怎么去正确的评价人呢?所以我们还这样子,让自己做到视野宽,胸怀广,有格局,这样才能有大的格局,才能够做成大的使命。“心善渊”,啰嗦说了半天,这为老先生三个字就概括了。“心”在咱们文化里不仅有胸怀的意思,说“这人心真大”,还有思维的意思“用心想事”,孟子讲“心之官则思”,“心”的功能是用来思维的。中国人始终坚持这一点,到现在还这样讲话,虽然明知道是用大脑思考的,还是说“用心想事”。所以“心善渊”正好这两个维度,视野宽,胸怀广,有格局。

第四条“与善仁”。“与”用白话说就是给予。我们在给别人东西的时候,哪怕是对别人有好处,有恩德的时候。千万要注意自己的态度,如果我们的态度是“不仁”的。不管我们对别人的好处多大,恩德多广,最后恐怕也要反目成仇。我们看水的态度,不管谁口渴,喝的时候态度都是一样的,脸多脏到水边洗的时候都是一视同仁的。我们也应该像水这样。中国有两个人物大家仔细分析一下非常有意思,就是陶渊明和苏东坡。这是我们文化的两个符号性的人物,代表性的人物。特别是陶渊明,林语堂先生认为他是咱们中国文化最高的典范。可是大家仔细一分析就觉得不太对啊,陶渊明到底有什么呢?做了什么惊天动地的事情吗?彭泽县令没做好,不干了回家种田,那就把田种好也行啊,“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地都种成什么样子了?文章就那么几篇,诗就那么几十首,薄薄的一本小册子。可是我们认为这是中国文化的代表性的人物,甚至像林语堂先生认为是文化的最高的典范。因为大家知道像陶渊明苏东坡这种人,最好的作品不是他们的诗,不是他们的文章,不是他们的画,而是他们本人,本人的人格就是伟大的作品。陶渊明,离开九江到彭泽去当县令。期间他从彭泽派回一名男仆,帮助在老家的儿子料理砍柴挑水之类的杂务,同时给儿子写了一封简短的家书:“汝旦夕之费,自给为难。今遣此力,助汝薪水之劳。此亦人子也,可善遇之。”这也是人家的儿子。你不要用呼三喝四,指手划脚的态度去对待他,要好好的待他。我们现在很多人稍微有一点位置,就趾高气扬的样子,吃个饭对这个服务员也出口相向,见得多了就觉得像这种有平等人格的人,是非常值得人敬佩。苏东坡也一样,“吾上可陪玉皇大帝,下可以陪卑田院乞儿”。我跟玉皇大帝在一块儿,我没觉得自己有什么卑贱,跟那些贩夫走卒农夫乞丐在一块儿,也没觉得自己有什么高贵。所以像这就属于一种像水一样的态度“与善仁”。我们经常在电视上看过这样的事情,比如说有一件事,姐弟三人对簿公堂,姐姐就上来就说“你看我的弟弟妹妹多不像话,他们原来在农村,我把他们弄到城里来的,我给他们找工作,还得给他买房子,现在竟然到法庭来告我,忘恩负义”。弟弟,妹妹却说“你看我这姐姐对我们什么态度,简直比对奴隶的态度还不如”。姐姐是做了一些事情,可是你这种态度是导致这个结果的关键。所以我们经常说某个人忘恩负义,忘恩负义固然不对,可是恩人是不是也得琢磨一下自己有没有问题。比如我对你有恩每次见面就提醒,“你小子注意啊,我对你恩大如天,你不能忘了,你忘了就是忘恩负义,你忘了你就不是人了”。你每次见面都这样提醒他,他不烦死你才怪呢!于是我们想到周恩来说道德经里边最精彩的部分,大家回想一下,就是这样的原则,这样的智慧,“生而不有,为而不恃,长而不宰”。这是“与善仁”。

格局清澈八字

苏轼(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一字和仲,号铁冠道人、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 、坡仙 ,汉族,眉州眉山(今四川省眉山市)人,祖籍河北栾城,北宋文学家、书法家、美食家、画家,历史治水名人。

嘉祐二年(1057年),苏轼进士及第。宋神宗时在凤翔、杭州、密州、徐州、湖州等地任职。元丰三年(1080年),因“乌台诗案”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宋哲宗即位后任翰林学士、侍读学士、礼部尚书等职,并出知杭州、颍州、扬州、定州等地,晚年因新党执政被贬惠州、儋州。宋徽宗时获大赦北还,途中于常州病逝。宋高宗时追赠太师;宋孝宗时追谥“文忠”。

格局清澈八字

第五条“言善信”。这个跟“水”有什么关系?咱们中国人喜欢拿什么东西作为讲信用的代表和象征呢?用潮水。浙江的钱塘潮非常讲信用,每年到那几天就会来。“早知潮有信,嫁于弄潮儿”,正是中国古代女性对男性不讲信用的吐槽。有的人一辈子都没有搞清楚一个道理:有的人很热情,人家不管出什么事儿都立马都答应没问题,这事包我身上;有的人脸冷冷的,人家求了半天松都不松口;可是到最后为什么对后者的印象反而比对前者还好呢?前者不是白热情了?其实热情不热情是一回事儿,答应人家的事做不成,时间长了人家就认为这个人食言而肥不讲信用。所以“言善信”。在六十三章有一句话,“轻诺必寡信”。这种语气在《道德经》里还不多见,因为道德经讲话就比较宽广的,这句话讲的斩钉截铁,太轻易许诺,最后就是这样的一种结果,咱们中国汉字说话的“说”字,言字旁加个兑现的“兑”,能够兑现的话我们再去讲,不能兑现的话,不要轻易许诺。

第六条“政善治”,层次越来越往高了,“水”跟政治的关系。咱们中国人喜欢用“政清如水”这四个字来表达对好的政治、好的政府的期许。一、水代表公平公正,“一碗水端平”;二、水代表着激浊扬清。把水里面的污浊去掉变得清廉,应该有清廉之风。所以明末清初的启蒙思想家顾炎武先生认为,激浊扬清就是政治的第一要义,要清廉。所以大家琢磨一下,“依法治国”只有四个字,两个字的偏旁都是三点水,法律就“法”字是三点水,代表着公平、公正,“法”字原来的写法非常难,这边是三点水,那边是个“神兽”代表着正义,有什么邪恶的东西就拿角去顶。后来把那个字改成了“去”,也可以驱除邪恶,可是三点水不能动,代表公平公正,这是它的要义。再看“治”字,只能用这个三点水的“治”,不能用立刀旁的“制”。它的出处就在这,“政清如水”。

格局清澈八字

第七条“事善能”。为什么要学习呢?因为人的本质就是一种学习性的动物。自然界里边很多动物刚出生就会跑,它们族群的那点儿本事学学就会,就可以谋生了。人要十月怀胎,而且出生后很长的一段时间,需要家庭、学校、社会的照顾,可恰恰就是这个时间,好像是无用的时间,却给了人学习的最好的机会。哪怕是以后从学校出来工作也应该如此,只要有机会,就应该向社会、向书本、向课堂、向实践、向他人、不断的学习,增强自己的才干、能力和本事。古人讲“才如箭镞,学如弓弩”,才华就像“箭头”一样,学习就像“弓弩”一样,没有弓弩,箭头磨再锋利也射不出去,无法发挥作用。所以,要通过学习增长自己各种各样的能力、才干和本事。包括通过事情的磨练,让我们“事善能”就像水一样,“水”的本事是多种多样的,人也应该如此,这样才能给我们人生搭建更广阔的平台,在上面纵横驰骋。说到这个事的意义,大家想一下价值的“值”字怎么写,人站直了才有价值,没有本事,没有才干,没有能力,为了一点小事儿,我们都得卑躬屈膝去求人。活的那么卑微,谁瞧得上我们。老师也罢,家长也罢,说的一句话很有道理“不是我督促你们学习,是为了让你以后活的不那么卑微”。这就是“事善能”。

第八条“动善时”。“水”是很会掌握机会的,该静的时候,静在湖里的时候。该动的时候动,在小溪、在河流的时候快乐的奔腾。过不去的地方就绕过去,用迂回的方式奔向自己的目标。人生也是这样,有多少逾越不了的障碍,我们都得懂得迂回,但是目标方向不变。世界上的事情都是如此,螺旋式上升,波浪式前进,不可能成为一条直线。我们看二十二章,开头三个字讲的就非常明确,“曲则全”。在《周易》里,叫“曲成万物而不遗”用曲线的方式,委婉的方式,才能有更好地,有智慧的方式与方法来处理问题。我们来用一个现象让大家对“动善时”印象更加深刻,觉得这是一种自然之道。雨水是自然现象,但雨水很会掌握时间,春天的时候种子刚发芽,禾苗刚出土,万物刚复苏,春雨是“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春风化雨。这个时候如果一场大雨就麻烦了。从开始大家应该能感觉到老子也有这个习惯,复杂的东西要化繁为简,最好能用几个字来概括。所以我们也用几个字把“上善若水”的前面这八条先概括一下,“善利”,“善下”,“善渊”,“善仁”,“善信”,“善治”,“善能”,“善时”,这八条有一个字还是一模一样的,所以就记住八个字就够了。

大家可能会问,不是说有十条吗?第九条在什么地方呢?我们看第十五章有一句话,“孰能浊以止,静之徐清”。《道德经》的确是经过很多人改造过,有的本子里没有“止”这个字。那样这句话就太难理解了,我们把它加上来就容易了。“孰能浊以止”,怎么样才能让污浊停止变得清澈清晰呢?“静之徐清”,安静下来,宁静下来,就慢慢变得清澈清晰了,这个解释非常到位吧。就像我们拿一个透明的玻璃杯,装上一杯浑浊的水,不用化学手段怎么让水清澈呢?别动它,让它慢慢的沉淀,过一会儿污浊沉到下面,上面就清澈了。“静之徐清”。我们的人生也是装着水的水杯,落了几粒灰尘,老是静不下来,摇晃的杯子永远都是浑浊的,所以我们要有定力,要学会沉淀。想要拥有远大的智慧那就要“宁静以致远”。

的确,我们现在的确是生活在一个最浮躁的时代。浮躁、急躁、暴躁、狂躁,这种现象我们经常看到,任何人在这样的心理状态下都谈不上智慧。所以我们要自己学会“静”。读书不仅是让我们安静的一种好的方式方法,“它”也是让我们获得智慧的一种好的方式与方法。我们再看四十五章“清静为天下正”。我们用“善清”来概括第九条。

第十条在七十八章开头“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这句话也值得我们把它展开。因为大家知道,咱们中国古代这些哲人写的书都很薄。《道德经》5000字,《论语》15000字,《孟子》35000多字。他们写书都写那么薄,里边儿的思想到现在还在解读。他们都喜欢一个做法,遇到一个大的、关键的问题的时候,先给大家一个形象,很多话不说,让大家自己去领悟。通过这个形象,你能够把握住向哪个方向解读他的思想才是正确的。很多人告诉大家,《道德经》不要去读了,会让人变得越来越弱,变成弱者。这是绝对的错误理解。我们要正确理解“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天下没有比水更柔弱的东西,用什么容器装就是什么形状,它能够“随方就圆”。“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这是本质。道家讲的“弱”只是让人学会示弱,根本不是让人成为一个弱者。要不断地积蓄力量,真正时机到的时候能够发挥作用,攻无不克,战无不胜。石头够硬了吧,水滴尚且石穿;金属也很硬吧,现在切割金属最主要的工具依然是“水刀”,达到一定速度的时候非常锋利,况且给它一个动力非常持续。所以老子说这些东西外表是柔弱的,可是内部蕴含着无穷的力量。这也是道家讲的“弱”真正的指向和目标。那这个指向和目标叫什么呢?不用我们概括,他自己都说出来了。我们看三十六章的五个字“柔弱胜刚强”。柔弱是外表,积蓄力量,等待时机,迷惑敌人,攻无不克,战无不胜。“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这才是本质,“柔弱胜刚强”,是一种善于胜利的方式和手段。第十条不能概括善弱,应该叫“善胜”。大家想,古往今来有没有谁把道家这种思想概括的最全面,最能代表我们中国人真正的心路历程呢?我觉得就是游击战争“十六字诀”:“敌进我退,敌驻我扰,敌疲我打,敌退我追”,这个概括最全面。“敌进我退”,打不过你我跑,我不跟你争一城一地的得失。“敌驻我扰”打得过你我也跑,诱敌深入,有一种胜利叫撤退,有一种失败叫占领。大家注意第三句话“敌疲我打”,已经够狠的了吧。事情还没完,最后“敌退我追”。不过时机没到的时候就要注意,我们看三十六章的两句话,时机没到的时候千万不要出来妄自张扬炫耀,喊口号没有用。“鱼不可脱于渊,国之利器,不可以示人”。力量、权力是有边界的,我们都像鱼一样了解这个边界,不要老想着张扬炫耀往高跳,跳的很高,跳到岸上的时候,就是“脱于渊”了,那就自寻死路了。一个国家最锋利,最尖端的武装力量,就像宝剑一样。一把明晃晃的剑不在剑鞘里放着,时时刻刻拔出来威胁别人,别人的反应就是要把这把剑给折断,而且老是炫耀的话,人家已经了解,并且找到了解决、对付的方法。“柔弱胜刚强”。

格局清澈八字

“上善若水”。我们来概括一下“水”的十条智慧和平等,“善利”,“善下”,“善渊”,“善仁”,“善信”,“善治”,“善能”,“善时”,“善清”,“善胜”共二十个字,重点记住十个字就好,“上善若水”在我们文化里占据非常高的地位,做人要做“上善若水”的人。我们记得住了,也就可以给别人去讲,因为我们学了这些东西,有一个重要的使命,让我们自己成为一个发光体。“往圣继绝学”,给别人讲的时候也是对我们文化传承的传播。

经典解读:

老子在自然界万物中最推崇水,认为水德是接近道的。为什么水德接近道呢?对此,王夫之是这样理解的:“五行之体,水为最微。善居道者,为其微,不为其著;处众之后,而常德众之先。”水滋润万物而对万物无所求,且甘于居处在最卑湿的地方。以不争争,以无私私,是水最为明显的特性。

水给人的印象非常好。它滋润万物,赋予万物以生命,并促使其生长、繁衍。它清洁干净,可以涤荡世间一切污秽。它流动无方,充满生机和活力。它无色透明,却能映射出天空与大地。它包容一切,对万物等同看待,毫无偏私。它美妙纯粹,构成如画风景……

水的流动,形象地诠释了时间的流逝,象征着无穷无尽的智慧,也在向我们昭示一些更大更根本的东西。只希望我们的知性永远如同水一样,灵动清澈,永不干涸。

在本章中,老子还以七个“善”字,对水德进行了详细的阐释,这其实也是在介绍“圣人”所应具备的品格。最后,他得出结论:为人处世的要旨,即为“不争”。也就是说,宁可居处在别人不愿意居处的位置,也不去与人争利,因此也就不会招来别人的责怪和怨恨。

居善地。水善于找准自己的位置,不争上而甘处下。做人宜往下走,眼睛要向下看。

心善渊。水有广阔的心胸,有很好的容受性。有容乃大,切莫狭隘封闭,鼠肚鸡肠。

与善仁。做到与人为善,而不是与人为恶;成就万物,而不毁坏任何东西。

言善信。水说到做到,身随声走,毫不虚夸,更从不欺世盗名。

政善治。水能满足人的饮用需要,也能推动水车促进生产,还能做其他很多事情。水有自己的规律和章法,且具有稳定性和可持续性。若能依照此法为政,就可以避免扰民害民。

事善能。水善于发挥自己的长处,如能量、冲流、浮载、灌溉、洗涤、溶解、调节等。

动善时。时机未到,决不轻举妄动;时机一到,则应立即行动,决不麻木不仁。

看到了这么多的“善”,可能就会有人感到奇怪,老子曾在第二章里对美和善提出质疑,为何本章里又讲了如此多的“善”。事实上,此处的“善”作“善于”讲最为妥当,“善于”是一个副词,切不可与名词的“善”混为一谈。老子讲七个“善”,都是正面的价值标准。

参考:韩鹏杰《道德经说什么》

雅 瑟《道德经大全集》

全81章,陆续更新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