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本站

生辰八字网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八字综合

八字综合

八字算命术古籍

八字算命术古籍

八字算命术古籍

目录及摘要

八字算命术古籍八字算命术古籍

滑动查看目录

清華簡《治政之道》《治邦之道》中的“隱秘文字”及其作用

李松儒(吉林大學文學院中文系副教授)

提要:古書簡中的“隱秘文字”是指竹簡上顯現出的除文本内容以外的其他文字信息,如反印文、刮削未浄遺留下的字迹,以及簡首或簡尾端書寫的看似與正文無關的文字等,這些文字絶大多數不易識别,常常未被古文字研究者發現。但它作爲書手書寫活動的一部分是非常值得重視的,尤其這些“隱秘文字”常常能揭示出除文本内容之外更豐富的信息。本文以清華九《治政之道》、清華八《治邦之道》爲例,來談一談存在於這兩册竹書中的“隱秘文字”,並論述它們所發揮的作用。從《治政之道》中的反印文,以及《治邦之道》簡14尾端出現的標識符號,可推斷《治政之道》與《治邦之道》雖屬同一篇内容,但是從編聯上看應是同篇分册的收藏方式,《治政之道》的收卷方式是以往未曾發現的;《治政之道》中有兩處簡首倒寫的文字,其性質可能與篇題有關,也有可能記録的是納入者、收藏者等。通過研究這些“隱秘文字”,使我們對戰國古書簡的書寫、編聯、收卷、流傳等方面有了新的認識,豐富了我們對先秦古書傳抄複雜性的認知。關鍵詞:《治邦之道》 《治政之道》 隱秘文字 編聯 字迹 論古井簡的棄置與性質郭偉濤(清華大學出土文獻研究與保護中心副教授)提要:目前古井出土的簡牘,已經涵蓋了戰國秦漢至魏晉時期,基本上屬於官府文書行政的遺留物,數量巨大,作用重要。但受制於偏重簡牘内容的研究傳統,關於古井簡的棄置過程與性質,學界措意不足,很多基本問題未得到妥善解決。本文根據古井簡的發掘情況,包括層位、伴出物、簡牘狀態,並結合簡牘内容,分析了走馬樓吴簡、里耶秦簡等古井簡的棄置過程與性質問題。走馬樓吴簡屬於官府檔案的一次性集中清理廢棄,應該是直接從文書檔案室拿來棄置井中的,且棄置之前簡牘保持編聯成卷的狀態。類似者有益陽兔子山三號井簡牘。而里耶秦簡在棄置井中之前早已失去了檔案的地位,可能與垃圾雜物混在一起,没有保持編聯或捆束的狀態,不屬於一次性集中清理,但持續時間也不會太久。五一廣場簡、東牌樓東漢簡等與之近似。兔子山九號井簡牘、蘇仙橋晉簡,或介於走馬樓吴簡與里耶秦簡兩種類型之間。古井簡棄置與性質的澄清,有助於其他多項工作的開展。比如在走馬樓吴簡研究中發揮巨大作用的揭剥圖,就不適宜於里耶秦簡等其他多數古井簡。對於揭剥圖的有效性與適用性,需要保持清醒而全面的認識。希望本文能爲以後考古界和學術界在古井簡發掘、整理與研究方面更好地開展工作提供基礎性認識。關鍵詞:古井簡 棄置 性質 揭剥圖 兩漢三國章表制度新探吴楊(西南交通大學人文學院助理教授)提要:在兩漢三國時期的中央行政文書中,“章”與“表”的行政功能重要,使用範圍最廣,且相互有所聯繫。最遲在西漢初期,“章”已具有明確的格式、上達規範和功能。上“章”主體包含除囚徒在外的廣大人群。公卿大臣得因親近侍臣傳遞“章”本,或親入皇宫呈“章”。公府在“章”的處理過程中發揮了重要作用。在東漢,《獨斷》所稱“章”的“謝恩陳事”功能逐漸成型。三國以降,“章”逐漸被“表”替代。作爲文書,“表”的原始語義含有“被誦讀的文書”之義。“表”的使用最早見於西漢中期,爲後宫臣妾與近臣向皇帝報告與進獻之用。這兩大功能延續至東漢,又各産生變化。“表”能更直接奏達皇帝,上“表”者也有覲見之機會。此外,“章”與“表”還具有建立與維繫君臣關係的功能。這種政治象徵意義來源於伴隨上“章”、上“表”的儀式性動作。相關動作與文書格式有着高度同一性。儀式化的上“章”與上“表”行爲是“章”“表”制度的重要組成部分。關鍵詞:章 表 文書行政 儀式 傳説與歷史:并肆地區的北魏皇帝遺迹魏斌(武漢大學歷史學院教授)提要:山西中部汾水上游的孝文山周邊、寧武天池和滹沱河上游的五臺山等地,有不少關於北魏皇帝避暑、巡幸的傳説和相關祭祀、信仰遺迹,主要與孝文帝有關,也涉及道武帝和太武帝。年代有些可以追溯到唐代,但不見於北朝文獻記載,很難確證其“有無”。如果轉换視角,嘗試分析這些傳説和遺迹背後的區域歷史脉絡和歷史情境,會發現相關地點往往與牧場有關。孝文山東北側至汾水兩岸的牧場,北魏遷洛之後可能是承接河西牧場的中轉地,後來成爲唐代著名的樓煩監牧所在。寧武天池北朝至遼宋時期一直延續爲一處重要的祭祀地點,其神聖性可能源於牧民在夏季牧場的祭祀活動,最終演變爲天池神祠的信仰面貌。五臺山周邊原本是内遷北部匈奴的生活之地,在佛教、族群和政權力量的共同作用下,逐漸演變爲唐代最重要的佛教聖山。這些鮮卑皇帝遺迹和傳説背後,隱含着内遷部族和農牧交錯地帶的生計和文化習慣,成爲理解中古早期族群融合與區域歷史變遷的有益綫索,也提醒我們可能需要重新審視這類地方記憶和“掌故”的史料意義。關鍵詞:地方遺迹 傳説 北魏 皇帝 并肆地區 重新發現的百衲本《北齊書》《周書》《北史》校勘記述論聶溦萌(首都師範大學歷史學院講師)提要:百衲本二十四史集傳統版本、校勘、目録學之成,其校勘記具有重要學術意義,惜有7種長期下落不明。今又發現《晉書》《北齊書》《周書》《北史》之校勘記4種24册,實爲學界幸事。《晉書校勘記》之參考本5册反映了《晉書》底本多次嘗試和替换的曲折經歷,情況較特殊。《北齊書》《周書》《北史》校勘記結構基本一致,其參考本主要是上下册對照的校勘記,上册以舊本校殿本,下册反之,上下册條目的劃分與文字正誤有關。這種樣式始於張元濟自作的正史校勘記,在衲史出版工作全面展開後成爲各史校勘的第一步。參考本中還出現“舉疑”之題名,亦見於部分已出版衲史校勘記。《舉疑》是衲史描潤工作的階段性産物,所謂“石印舉疑”與“傳真舉疑”對應兩種製版工藝,分别用於兩類修描處理方式。《舉疑》只用於底本問題較嚴重之史。定本校勘記也是爲修描底本闕誤所作,它與上下册對照之舊校記的關係還需核驗具體條目方能判斷。蔣仲茀1937年對各史校勘記加以整理訂補,持續數年;1958年又加以清點,參考本、定本之劃分亦此時所定。各史參考本、定本之性質並不一致,取決於本史具體工作進展。關鍵詞:百衲本二十四史 張元濟 《北齊書》 《周書》 《北史》 明抄本系統《唐大詔令集》考——兼論此書闕卷緣由及通行本之失張雯(復旦大學歷史學系博士後)提要:《唐大詔令集》自成書以來,一直以抄本傳世。廣東省立中山圖書館藏明抄謙牧堂本是已知現存《唐大詔令集》最早的版本,存世諸本均闕卷的源頭即疑因謙牧堂本闕册導致。中山大學圖書館藏樸學齋本與謙牧堂本行款大體一致,亦爲源出宋本的明抄本。此外中國國家圖書館藏鐵琴銅劍樓本、涵芬樓本與前揭廣州所藏的兩部明抄本淵源甚深。鐵琴銅劍樓本與涵芬樓本行款、文字幾乎完全一致,抄寫時間相近,高度同源。對此四部抄本基本情況及其關係的研究,可知明抄本之價值、可察此書早期之面目、可明諸本闕卷之緣由、可證通行本訛誤之甚。關鍵詞:《唐大詔令集》 謙牧堂本 樸學齋本 鐵琴銅劍樓本 涵芬樓本 南宋官藏本《續資治通鑑長編》傳續考張良(北京大學中國語言文學系博雅博士後)提要:李燾《續資治通鑑長編》一書始於私撰,終成官修。其間多次易稿,迭經呈進,又特受時人矚目,尚未成書即廣爲傳録。故有關《長編》的編纂、奏進始末記載紛紜,卷帙著録多有歧異,令人莫衷一是。前人成果頗多,仍不免治絲益棼之憾。本文聚焦《續資治通鑑長編》南宋官藏諸本,回溯歷次呈進、存藏、著録、宣取、傳布的實際情況,關照其書同南宋官修國史、實録之間的聯繫,以及成書過程背後的制度性因素。由此,透過紛繁複雜且互有牴牾的文獻記載,釐清南宋官藏本的傳存譜系,明確不同藏本之間的差異,判定《宋史·藝文志》著録本的性質和歸屬,以此爲出發點,勾勒出各傳本系統在宋以後的遞藏情況,徹底釐清《永樂大典》收録本的來歷,及其闕卷情況的成因。關鍵詞:李燾 《續資治通鑑長編》 瀘州本 遂寧本 元初“四海測驗”地點與意圖辨證——兼及唐開元測影郭津嵩(北京大學歷史學系博士後)提要:元初由郭守敬主持的“四海測驗”是一次大規模的天文大地測量,具有重要意義。學界對此一事件基本史實的認定存在疑點,需要重加檢討。首先,齊履謙《知太史院事郭公行狀》中目之以“先測得”的南海等六處地點之名稱含混而不確實,其數據則存在種種偏差和矛盾,當非實測,而是出自“四海測驗”實施之前用極粗疏的方法構擬的一種概略圖式,被齊履謙誤認作觀測數據。這一點通過參照唐代僧一行對“鐵勒之地”等處數據的構造,更易於理解。去僞存真,重新確定“四海測驗”實測地點可考者爲二十三處。其次,“四海測驗”的意圖不限於研究北極高度、晷影長度和晝夜刻數等項數據在南北方向上的變化,同時也嘗試研究東西向的地方時差異。後者不僅體現於觀測提議的表述,更可在觀測地點的分布上得到印證。郭守敬等人對地方時的認識很可能受到了伊斯蘭天文學的影響。揭示出“四海測驗”的這一層意圖,可爲科技史和中西交通史的研究提供新綫索。關鍵詞:“四海測驗” 開元測影 郭守敬 地方時 步星以曆:黑水城出土文獻中的“符天類”星曆秦光永(雲南大學歷史與檔案學院博士後)提要:星命術是唐宋以降一種十分流行的算命術,以星命術算命,第一個步驟便是依據命主的生辰八字,推算命主出生時十一曜的位置,並據此排下星盤。但大多數術士並不具備觀星測算的能力,他們只需參考手中的“符天類”星曆便能迅速地推算出十一曜位置。黑水城出土文獻中保留了一批“符天類”星曆實物,這些文獻展示了宋元時期星曆的原貌。此外,《俄藏黑水城文獻》還刊布了一份完整的星命推算文獻《謹算》,通過黑水城“符天類”星曆文獻可復原《謹算》所載星盤的排盤過程,同時,也可借此揭示當時術士利用星曆推星排盤的方式。關鍵詞:符天曆 星曆 小曆 星命術 黑水城文獻 從宿占到禽占:文化交流視野下的星禽術研究趙江紅(浙江大學古籍研究所博士後)提要:星禽術是古代星命術的重要流派,亦是印度天文二十八宿本命宿占中國化的産物。本文梳理印度天文二十八宿本命宿占傳入與流行情況,表明以占驗個人性情、吉凶爲主的二十八宿本命宿占約於漢末三國之際傳入中國,盛唐以後便隨着密教和星神信仰流行開來。與此同時,西方七曜、二十八宿與中國三十六禽、二十八宿之間發生的交流與碰撞——七曜與二十八宿在共同紀日的過程中逐漸形成了固定的對應關係,中國傳統三十六禽亦於星盤與式盤的整合中完成了和二十八宿的一一對應,不僅産生了二十八星禽的概念,也促成了二十八宿本命宿占向二十八星禽占的轉變。這一轉變在五代宋初之際當已基本完成。明清時期,星禽術改稱演禽術,與中國本土數術愈發交融,並始終在民衆文化生活中占據着一席之地。總之,星禽術是古代中西文化交流的結晶和重要案例,它的形成與發展反映出文化融合的複雜性與生動性。關鍵詞:星禽術 二十八宿 星神信仰 七曜 三十六禽 明代閣臣選拔方式的階段特點及其成因與效果郭培貴、鄭欣(第一作者爲福建師範大學社會歷史學院教授,第二作者爲福建師範大學社會歷史學院博士研究生)提要:明代閣臣選拔方式經歷了五個發展階段:太宗至宣宗時期,閣臣全部由皇帝“特簡”;英宗至憲宗時期,以閣臣等親重大臣推薦爲主、“特簡”爲輔;孝宗至穆宗時期,以“特簡”爲主、“廷推”爲輔和以其他方式爲補充;神宗至熹宗時期,以“廷推”爲主、閣臣推薦爲輔和以“特簡”等方式爲補充;思宗時期,以“廷推”及與“廷推”相結合的各種方式爲主,以“特簡”“枚卜”“考試”等方式爲補充。以上階段先後出現了15種選拔閣臣的方式。其中,“特簡”者最多,通過其他方式入閣者總計占比則達71.4%;説明皇帝雖牢牢掌握選任閣臣的最終決定權,但在大多數情況下都會參酌他方意見。在各種方式中,以“特簡”效果最好,其次是“廷推”和“閣臣推薦”。明代選拔閣臣的方式雖不斷增多,但選拔質量卻總體趨於下降,這是由皇帝群體以及官員隊伍的素養、能力總體趨於低下以及明中後期官場風氣日益污濁、黨争日趨激烈等因素疊加造成的。關鍵詞:明代 閣臣選拔方式 階段特點 成因 效果 “丁”的層累演進——以明清時期的兩浙石堰場爲例蔣宏達(上海社會科學院歷史研究所助理研究員)提要:20世紀50年代,何炳棣先生通過深入考證明代以來“丁”(人丁)的制度内涵及其演變過程,提出了“丁”是“納税單位”的著名論斷。新近的研究則發現“丁”的性質具有很强的地域差異,不宜用單一的“納税單位”籠統概括。不過,這些研究側重對“丁”的含義和類型的静態識别,較少對其演變過程作動態尋溯,因而無法進一步探討不同性質的“丁”之間的歷史聯繫,不能有效闡明“丁”的複雜化趨勢的内在機理。明代中葉以來,兩浙石堰場的“丁”經歷了從“以田準丁”到“攤丁入地”,再到“子母傳沙”的制度變遷。從中可以看出,“丁”的演變並不是慣常理解的從一種類型向另一種類型的前後直綫嬗替,而是呈現爲一個由舊的類型衍化出新的類型、由舊的含義延伸出新的含義,且新舊之間不斷疊加、層累的過程。對這一案例的剖析能够爲理解明清時期“丁”的複雜化趨勢提供新的思路。關鍵詞:“丁”(人丁) 石堰鹽場 攤丁入地 一田二主 八字算命术古籍觚形尊的自名及相關問題補説任家賢(華南師範大學文學院講師)提要:目前的觚形尊中,有三件帶有自名。本文首先討論其自名用字,認爲該字應以“舟”爲聲符;並聯繫青銅器的組合關係,認爲這是觚形尊的專名,盤形器以之爲名,是由於與尊配套,連類而及的結果;且該類盤形器與常見的水器盤恐非一類。結合這一結論,重新分析《周禮》中“舟”的所指,認爲若《周禮》該節是作者以春秋後的禮器相配制度構擬西周的情況,那麽舟釋作承盤是合理的;若該節是基於西周材料的話,“舟”確有可能指觚形尊,其作用或是盛酒以備添的。關鍵詞:觚形尊 舟 盤 《周禮》 也談《大唐西域記》的“闕文”問題王邦維(北京大學東方文學研究中心教授)提要:1982年,范祥雍先生在《文史》總第13輯發表《〈大唐西域記〉闕文考辨》一文,列出他從唐代各類文獻中檢出的42條文字,認爲其中23條是《大唐西域記》的“闕文”無疑,其餘11條“存疑”,8條可以“訂訛”,並由此推論,在現存版本系統的《大唐西域記》之外,曾經有過其他傳本。近年日本高田時雄教授發表文章,認同范先生對“闕文”的判斷,只是對“闕文”來源的看法與范先生不同。本文認爲范先生所舉之例,皆非真正闕文。釐清相關問題,有助於準確理解《大唐西域記》的成書、流傳及内容。關鍵詞:玄奘 《大唐西域記》 闕文 遼太宗契丹名“堯骨”的語義解讀傅林(河北大學文學院講師)提要:從契丹語詞“步行”入手,可解讀出遼太宗契丹名“堯骨”的語義爲“善於行走的”。通過分析契丹語和蒙古語的語音對應,並結合遼代相關歷史文獻,我們推定契丹小字《耶律副部署墓誌銘》中的契丹語詞八字算命术古籍的音值是[jɛuχu],其義爲“步行”;契丹語詞八字算命术古籍的音值是[mɛriǝt],是以“馬”爲詞根的形容詞“騎馬的”。上述兩詞可以共同做“軍”八字算命术古籍[tʃur]的修飾語,從而形成短語八字算命术古籍,與漢語“馬步軍”相應。遼太宗耶律德光的契丹名是“堯骨”或“耀屈之、曜屈之”,詞根音值與“步行”相同,因此我們推斷“堯骨”實際上就是的形容詞形式“善於行走的”。關鍵詞:契丹小字 步行 騎馬 遼太宗 堯骨八字算命术古籍

《文史》

√ 中文社會科學引文索引(CSSCI)來源期刊

√ 本刊已列入中國知識資源總庫——CNKI系列資料庫

√ 本刊實行專家雙向匿名審稿制度

《文史》订阅方式

邮局订阅。邮发代号:18-350(38元/期,152元/年)

《文史》投稿方式

来稿请寄:北京市丰台区太平桥西里38号 《文史》编辑部收,邮编:100073。

投寄纸质稿的同时请向编辑部电子信箱投送电子稿。

电子信箱:wenshi@zhbc.com.cn

(统筹:陆藜;编辑:思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