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本站

生辰八字网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八字详解

八字详解

生辰八字用什么纸写

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杜甫《蜀相》

生辰八字用什么纸写

1.亮相“大三国志”展

人间最美四月天。四月上旬的一天,我和同事来到春意融融、花团锦簇的蓉城——成都。这里正在举办“大三国志”展,这个曾在日本、北京、深圳、苏州等地引起观看热潮的展览,刚刚在成都武侯祠博物馆拉开帷幕,展期从3月底一直到8月底将近5个月时间。说明一下,“大三国志”成都展活动是在国家文物局、四川省文物局、成都市政府指导下,由中国文物交流中心、中共成都市委宣传部、成都市文化广电旅游局主办,成都武侯祠博物馆具体承办的一项展览活动。本次展览汇集了国内36家文博单位160余件(套)精品文物(含一级文物30件、二级文物39件),重点展示三国时期历史源流和三国文化的传承发展。其中一级文物就有兰州市博物馆的东汉墨迹纸在此展出,展览期间获得观众的极大兴趣和强烈关注。我和同事也正是受益于馆藏之宝的此次借展展览而成行,才有缘前来学习参观交流,机会非常难得。同时,成都武侯祠博物馆为此次展览倾注了大量心血和精力,也做了充足而细致的准备,比如精心设计展览形式和观看效果,深入挖掘文物背后的文化底蕴和故事,板块衔接紧凑、表现内容翔实、展览手段高端、制作理念先进,确实是不可多得的高水平展览,从而获得观众和前来参观的同行的一致好评。而来自兰州的东汉墨迹纸,也是初次在成都市展出,引起观众及爱好者广泛关注。

生辰八字用什么纸写

2.发现过程和鉴定命名

关于东汉墨迹纸,它的发现过程大致如下:

1987年9月兰州市博物馆工作人员对之前发现的城关区龙尾山伏龙坪东汉砖墓进行了发掘清理,它是在伏龙坪煤场基建中发现的墓葬,为夫妻合葬墓。该墓葬距地表4.7米,穹庐顶,砖室,墓门向南,有左右耳室。经专家鉴定这是一座东汉中、晚期的合葬墓。之后挖掘发现的成果较多:墓中有两具尸骨,两千多枚“剪轮五铢”和“东汉五铢”钱币,白金饼一枚,银簪一枚,漆妆奁等文物十多件,铜盆、铜壶、铜镜等铜器六件。其中,最为重要的是,在一块铜镜的镜囊中发现了三张作为衬垫物的圆形墨迹纸张。起初,人们将之称为“伏龙坪纸”。

生辰八字用什么纸写

这三块“伏龙坪纸”被叠放在一面铜镜中,直径17.5厘米。出土后呈白色,纸面薄厚均匀,柔软有韧性。为便于保护当时做了框子,用厚玻璃将纸夹起来,再用玻璃胶将边缘密封起来。

为弄清楚“伏龙坪纸”的真实身份,1988年初,兰州市文化部门专门派遣博物馆的两位同志送纸进京,正式委托国家博物馆(当时名为中国历史博物馆)的专家进行化验。据馆里一位参加送纸进京的老同志讲,当时单位和大家非常重视这个工作,为防万一,不仅购买了密码箱来装文物,还经过申请配带了一把手枪进行押送!

根据纤维结构显微分析,其中所用的原料为麻、草和树皮等植物纤维,强光透视背面,有明显的帘纹;纸面较为光滑,似有二次加工的痕迹。这些记载基本与蔡伦造纸使用植物纤维的方法相同,并与有关的文献记载相符。

最终经专家认定:这三块东汉纸,很有可能就是“蔡伦纸”,这是我国考古界的一次重要发现,对研究兰州历史沿革,特别是对我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的造纸术提供了宝贵的第一手实物资料。“伏龙坪纸”的另一价值在于其中的墨书,书体介于隶、楷之间。特别是三片纸中,其中一片已霉烂,另两片基本完好。一片霉烂多处,有墨迹60多字;一片带有霉斑,但较为完整,有墨书40余字,可辨识者有“妇悉履……奈何当奈何……”八字。经专家判定墨迹内容为信函。翻开我国的书法史,西汉及其以前留下书法的名家很少;从东汉开始,历朝历代的书法名家多了起来这种历史现象,说明便于人们用于书写的东汉纸,为书法的发展和名家字体的传播提供了物质的前提条件。

生辰八字用什么纸写

将近十年后终于尘埃落定、喜讯传来:1996年9月6日,国家文物局将“伏龙坪东汉纸”定为国家一级文物,并正式命名为“东汉墨迹纸”。此文物现保存于兰州市博物馆。

3.当时媒体的报道

当年发现东汉墨迹纸后,有当地知名媒体《兰州晚报》率先报道,记者是陈华先生,也是一位新闻界前辈,据说这篇报道后来获得全国新闻一等奖,他本人也因此声誉鹊起,成为金城名记者。由于年代久远,当时的报纸资料已经不好寻找。但是经过媒体朋友的热心帮忙,终于还是找到了当年的这篇报道内容,下面摘录如下,以飨读者。

生辰八字用什么纸写

兰州出土写有文字的东汉纸

本报讯(记者陈华)蔡伦造纸也许尽人皆知,而蔡伦时代的纸是何模样却为今人罕见。最近在兰州出土的东汉纸,使人有幸一睹一千多年前纸的真正面目。

生辰八字用什么纸写

  兰州博物馆10月中旬在本市伏龙坪挖掘一座东汉墓葬时,发现了三块直径17厘米的圆形纸张,除一块破碎外,其余两块保存完整。

  这三块纸叠放在一面铜镜中,出土后呈白色,纸面薄厚均匀,绵软坚韧,近似现代宣纸。纸上留有文字、墨迹,书体介于隶楷之间,字迹清晰可辨,其中“妇悉履……奈何当奈何”几个字,一般人都能辨认。专家认为,文字内容与死者身份、经历无直接联系,可能是作为垫衬物而被剪成圆形留在铜镜囊中的。

  据资料,50年代以来,先后在陕西、新疆等地发现过汉代麻纸。而这次兰州出土的东汉纸,在纸张质量和保存质量上,堪称一次最理想的发现;这在国内确属罕见。说明东汉纸在当时已成为最理想的书写工具而被广泛使用。

  专家鉴定,这座墓葬是东汉中、晚期的合葬墓,内有两具尸骨。这次还出土了两千多枚“剪轮五铢”和“东汉五铢”钱币;铜盆、铜壶、铜镜等东汉铜器6件;白金饼一枚,银簪一对;漆妆奁等文物十多件。专家认为,这是我国考古界的一次重要发现,对研究我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造纸术,以及兰州的历史沿革,提供了宝贵的实物资料。

(1987年11月15日兰州晚报一版)

4.东汉造纸历史与蔡伦

说到这里,不得不说我国四大发明之一的造纸术和一段有关蔡伦的历史。众所周知,我国四大发明是指南针、造纸术、印刷术和火药,可以说,随便拿出一个都是影响世界的大事件,每一个都是足以改变世界的大手笔,它们不仅引领世界科技发展的潮流,而且对人类文明发展变化举足轻重,从这点而言咱们古人确实厉害。其中,造纸术的发明者就是东汉蔡伦。蔡伦是造纸术的发明者,而其本人故事却是一波三折、跌宕起伏的,结局也较为凄惨,这里我无意强调什么或者引证什么,只是认为历史是复杂的,人物是多面的。

生辰八字用什么纸写

恰好本人曾经在2015年出版的《和氏璧传》一书中,曾对蔡伦造纸有过一些叙述。在此,就引用本人作品中一些内容来说明这段历史,交待给读者一段历史真相,还原当时的某些情景,也算抛砖引玉、贻笑大方。本人原文如下:

与外戚霸权相对应的就是宦官干政,说窦宪开了东汉外戚霸权的先例,那么帮助汉和帝的宦官郑众、蔡伦就开了东汉宦官干政的先例。这里说说蔡伦,就是我国发明了造纸术的科学家——蔡伦。蔡伦是桂阳郡(今湖南耒阳市)人,从小聪明伶俐,善于观察思考,不幸 15 岁时被选中作了宦官,也就是汉明帝末年入宫,从跑腿打杂的小黄门做起,到汉章帝时升为黄门侍郎,又到汉和帝时,入宫作了皇帝的侍从,任中常侍,专门掌管宫廷饮食器物。说明一下,中常侍就是出入宫廷侍从皇帝的人,东汉以前仅是虚衔,人员来源不定,东汉以后定员定编,基本由 4 名宦官担任,每人俸禄接近地方大员郡守的水平 2 千石,待遇相当不错。再说蔡伦负责管理皇室工场,监造各种器械,他利用职务便利,经常到乡间作坊查看,发现蚕妇缫丝飘絮后,竹簟上留下一层短毛丝絮,揭下后可以用来书写,从而得到启发,就收集树皮、废麻、破布等原料,施以锉、煮、浸、捣、抄等工艺,终于造出植物纤维纸。也就是在公元 105 年,蔡伦将造纸的过程和方法写成奏章,呈报汉和帝,汉和帝大加赞赏并布令推广,蔡伦造纸术很快得以流传,成为我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指南针、造纸术、印刷术、火药),意义重大。据史书上说,汉武帝每次阅读奏章,都由两名大力士将竹简穿起来的册子抬到几案,现在按照蔡伦所造的纸,就是薄薄装订起来的书册即可。还有个成语“学富五车”,说的是战国时宋国的合纵代表惠施出门讲学,必带五牛车的书,后来称某人有学问就说“学富五车”,其实五牛车的竹简充其量就是几本书的内容。所以,蔡伦造纸术的发明,大大促进了社会发展。即使聪明如蔡伦者,经历了 4 任幼主成长,从章帝、和帝、殇帝,再到安帝,最终却因参与宫廷政治斗争,而被审讯查办,自知罪责难逃而自杀身死,令人扼腕叹息。原来汉章帝窦皇后时,窦皇后深受章帝宠爱,却始终没有生育,就玩了些后宫阴谋,利用宦官蔡伦陷害逼死宋贵人,并废掉其子皇太子刘庆,又将梁贵人儿子强取豪夺成自己所出,立为太子,就是后来的和帝。和帝 10岁登基,窦太后听政,外戚窦宪由此成势,蔡伦因功提拔为中常侍。后来汉和帝看窦宪权势太盛而欲谋不轨,就通过大宦官郑众和蔡伦暗中布置,设计拿下窦宪同伙,之后逼窦宪自杀,夺过朝政大权,宦官郑众因功受封大长秋,经常参与政事,蔡伦也因此受到封赏。和帝亲政后,蔡伦又投靠邓皇后,成为皇后首席近侍官,被提拔为长乐太仆,相当于大长秋,位同九卿之列,达到人生顶峰。10 多年后,汉和帝驾崩,邓后所生百日婴儿刘隆继位,为汉殇帝,不到 2 年殇帝病亡,邓太后又立 13 岁皇侄刘祜继位,就是汉安帝。这下蔡伦的好日子就快到头了,因为安帝皇祖母正是被他逼死的宋贵人,父亲就是被废掉的原皇太子刘庆,果然几年后邓太后去世,蔡伦失去靠山,安帝亲政后命人追查蔡伦责任,蔡伦不愿受辱,就自行了断,殊为可惜。(《和氏璧传》第64页至65页 第十节 宦官之祸)

文\图 李周明

来源 | 兰州文旅

供稿 | 兰州市博物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