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庆联欢活动八字方针
喜庆的乐曲、璀璨的烟花、绚丽的灯光、载歌载舞的人们……10月1日晚上,天安门广场的联欢之夜,让无数人为之欢欣,为之沸腾。如此规模的万人广场联欢活动,在历史上绝无仅有,在全世界也是独一无二的。让人们印象深刻的,不仅是震撼的场面,更多的则是每一个联欢群众真诚真挚的笑脸。
自由、生动、欢愉、活泼是此次联欢活动的“八字方针”,从起初的不断摸索,到最后的完美呈现,执行总导演甲丁经历了这场联欢活动诞生的全过程。当他坐在记者对面接受采访时,终于可以松下一口气,他说:“我们勇于改变自己,创造出了一种新的联欢样式,可以说没有辜负大家的期待。”


不要演,让大家玩起来
“刚接受到这个八字命题,所有人都懵了,这对我们来说是一个很大的挑战。”作为业内的资深导演,甲丁参与过多届央视春晚的策划和国庆60周年联欢活动的导演工作,但在他的印象中,从来没有这样的要求,这就意味着在编排和创意上要将以往的公式和套路全部打破,创造出一种新的表现形式。
甲丁说,今年的国庆联欢庆典六大元素,导演团队就有好几百人,在刚开始那段时间,他几乎天天在拍着桌子跟团队的导演们喊:“把以前的那套东西丢掉!”“不要去演,让大家玩起来!”

“这次最大的特点就是群众联欢。你看,我们现场几万人,没有一个专业演员,全是人民群众,我们把广场交给群众,让群众作为广场主角。”甲丁认为,从60周年庆典到70周年庆典,国家的发展突飞猛进,人民的参与感和获得感不断增强,以人民为中心的理念深入人心。他理解的“自由、生动、欢愉、活泼”八字方针,就是要充分调动起联欢群众的积极性,让人们展现出自己的个性,表现出他们最真实的精神面貌。
为了这一目标,甲丁要求所有的导演团队人员,首先解决创作观念的问题,那就是不要把自己当创作者,而是将自己定位为一个参与活动的普通群众。他的方法是让团队成员角色互换,“把你放在联欢群众的人群中,你有怎样的需求,你会怎样表达,把你自己的愿望找准了,后面所有的编排就都顺了。”甲丁说。他经常对团队的人员说:“我不需要他们特别齐整,但是我需要他们脸上绽放的真诚的笑容。”




用音乐引领万人情绪
当然,问题是始终存在的。非职业的群众构成联欢人群的主体,势必给导演团队在调度统一方面带来很大的难度。“我们希望大家能够活泼自由,但是绝不是散兵游勇式的集合。广场联欢一定要有大的气势,是整体情绪的宣泄和彰显,虽然有各自的表达,但是需要有中心点来激发。”甲丁认为,此次广场联欢活动成功的另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中心表演与群众联欢互相配合,互相呼应,产生了一种浑然一体的效果。

如何保证杂而不乱,音乐是最好的引领工具。《歌唱祖国》《我们走在大路上》《我和我的祖国》《大中国》《红旗飘飘》这样的旋律,只要响起来,人们就能够跟着唱,这样的场面只要做好合理的规划和预估,就能够形成了一体化的表达。
在90分钟的表演中,主创团队选择了46首耳熟能详的歌曲,再加上过渡音乐,所有曲目多达50多首。在音乐设计上,甲丁依然强调了新意。“我们的音乐既要熟悉又要陌生,熟悉是让人引起共鸣,陌生是让人产生好奇感。”同时,主创团队还创作了《人民是天》和《好儿好女好家园》《山笑水笑人欢笑》《新天新地新时代》《同欢同乐同祝愿》等一组声乐套曲。“这套曲目,摆脱了‘高大上’的概念,我们希望让大家听到乐曲,不仅能有欢愉感,还有参与感,同时还有代入感和体验感,让他们能够感受到音乐节奏带给他们的快乐,进而带来情绪的表现。”
联欢活动成功落幕,卸下重担的甲丁更加深切地体会到大型文艺演出的群众性和参与感。“经过这么多年的发展,我们整个社会的大众文化水平在提升,大众在介入我们的文化建设。群众是需要激发和调动的,我们的文艺创作要多多发挥大众的创造力。”
部分图片由甲丁提供
来源:北京日报客户端
作者:成长
摄影:胡铁湘
监制:张鹏
编辑:黄品超
流程编辑:王宏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