遵义哪里有算八字的
优秀村民组长
——彭兴忠记实
贵州□张金福
说起彭兴忠这个人,他是贵州省遵义市余庆县大乌江镇凉风村班溪坳村民组的村民组长,而彭兴忠又是我的老大哥,他当村民组长,也有40多年的时间,而我们又在同一个村民组,所以,对于他来说,他的好,只能用优秀这个词来形容,因为,他在班溪坳,除了谌义明以外,再也找不到一个更优秀的大哥!
他和我父亲是同龄人,他的大女儿彭福香,又和我是同年生,从我记事记,我就知道他家境很穷,那时,我父亲还是个赤脚医生,什么医病,割猪,算八字,样样都有一点,可惜,好景不长,自从家庭父亲弟兄打架,死了母亲以后,就一落千丈了!
从那个时候起,彭兴忠就当上了村民组长,对于我和伯伯家,两家的矛盾纠纷,他除了劝说,还是劝说,也没有办法阻止,对于我个人的不幸,除了同情,还是同情,因为,在整个班溪坳村民组,他还要照顾其他的村民。
为了村民的利益,他东奔西跑,求上级,求领导,反映班溪坳的村民实在太贫穷,又无粮食收成,才造成村民之间的矛盾和家庭纠纷。虽说交通方便,是座落在余湄公路的两侧,乌江的南岸,但由于长期干旱,班溪坳历年来,又是一个干沙地带,玉米,又象鸡老壳一样大,稻谷,更是望天水田,所以,才造成这样,那样的矛盾,他要求政府帮忙解决,救助班溪坳的村民。
而他自己,又在凉风仓库,又去找活干,帮助自家儿女衣食无忧,对于我和伯伯家闹矛盾纠纷,他又对着上级政府又说,都是由于他们家庭太贫困,才造成他们弟兄之间,为了一点山林、土地边边角角,才互相争执,大打出手,如果不贫困,有多余的,他们亲弟兄之间,又怎会闹矛盾,又怎会不团结?
他说,我也实在是没有办法去阻拦,又劝不动他们,向他们这样的家庭,在班溪坳,还有好多,好多户,我也只有希望政府去资助,去帮助解决!
而他当村民组长以来,他遇到的矛盾纠纷,在班溪坳,的确,还有好几户,最典型的,不仅仅是我父亲弟兄二人,而且还有班溪坳廖德明和王启德,他俩的官司,还经过了县人民法院,同样也是为了山林和土地纠纷。
彭兴忠遇到这样的情况,也只能是劝说和调解,调解不成功,也只有支起他们,去找上级政府,从而,又积极配合上级政府,处理好村民之间的矛盾!
四十多年来,他从年轻到现在,附近的村民,凡是认识他的,没有那一个,又不配服他,也没有那一个不听信他,相信他,而彭兴忠的为人,也远近闻名,因为他在凉风仓库的日子,就善于爱帮助人,体贴人,才给附近的村民,留下了深刻的映像,所以,就连龙溪镇那边的村民,也知道彭兴忠的大名。
现在彭兴忠老了,他又说,我虽然年纪,已经老了,按一些年青人的说法,我当这个村民组长,也是应该退休了,让一些年青能人来承担,但班溪坳的村民,还有大乌江镇政府,凉风村委的,又信任我,相信我,所以,他们又不让我退,从而又乐得我,为了村民的福利,又多了一幅重担!
所以,我认为,人老心不老,反正还跑得,活动又方便,我干吗又要退?
所以,他仍然是班溪坳村民组的老组长,也是最优秀的村民组长!
他说的,也是事实,因为,他不管班溪坳那家有红百喜事,还是什么丧事,他都要跑在其他人的前面,落意去当这个支客司,尽到村民组长的职责,去分配各种任务,为这一家人,处理好各种杂务,所以40多年来,他从来没有改变过自己!
这还不算,如果那家有什么经济困难,或者是重病缠身,他又第一时间,又通知凉风村委,还有大乌江镇政府,寻求解决的方案,从而又让凉风村委和大乌江镇政府的干部放心,班溪坳的人,只要有他在,上级政府要了解什么,只要有了他,都一目了然,清清楚楚!
值得夸耀的是,是他2009年,他和凉风村委积极招商引资,又在班溪坳村民组,建立了石灰厂,从而,又富了班溪坳的村民,除了建石灰厂以外,他还首先组织村民拉电,修路,安装了自来水,还建有“湘蕾二号”金银花基地,从而,又引来了班溪坳的致富渠道。
在班溪坳彭兴忠的带领下,如今,全村民组的村民,又都过上了富裕的生活,家家户户都兴高采烈,非常感谢彭兴忠,从而,彭兴忠又怎不高兴,又怎不去炫耀去?
虽说这种炫耀,是发自他心底的,并没有说出来,但他对着外来人,或者是上级政府,又表现出的是一种谦虚的说法,他说,我还做得不够,多数村民,还很贫穷,也不可能做到家家户户都富裕,而且,还有好几户贫困户,仍然还处于贫困中,这不是他们不够努力,也不是他们不爱劳动,而是有许多,又因病,又遇各种原因而贫困,我又怎能保证家家户户都富裕呢?
于是,他又举了几个例子,比如,班溪坳陈友,他身带残迹,又是个聋子,缺乏劳力,老婆是个傻子,呆子,更没有劳动能力,生了一个儿子,又是呆傻的,这一家人,无论如何,也富不起来,完全还要靠政府供养,才能保证他们最低生活标准。
还比如,班溪坳张金福,也是作者本人自己,他说,大家都知道的,他是个业余记者,业余作家,业余诗人,近几年来,又得了脑梗塞的大病,又要每天长期吃药控制,他一个月至少还要花300多块钱的药钱,还不够,又无妻室儿女,如今59岁了,还是一个人生存,虽然爱好写作,在一些文学网站,文学微刊上发布过小说诗歌,但他并没有半毛稿费,更失去了劳动能力,如果不依靠政府供给,他又怎能有生存的机会?
所以,彭兴忠见到作者本人自己,也十分的同情,也积极的要求政府出面帮助,支持我的事业,政府帮扶了,他又对着我说,还是政府好,共产党好,如果不是政府,不是共产党好,你这一生,也算完了,我再有能力,再有本事,可以带领村民致富,但你这种大病,瘫了,国家不给你医药费,生活费,你那里还有生存的希望?
作者本人得了大病,已经有九年了,九年了,都是这个样子,走不得大步,更跑不得,上坡下坎,更困难,坡上跟本去不了,更无法劳动,还要每天吃药控制,不吃药,又是瘫在床上,无法动弹,只有死路一条!
所以,只能在平路上走动,坐公交,也只有到龙溪,还有大乌江,而乡下,更是去不了,要想找一个女人,也很困难,谈到自己有大病,是政府供养,那一个又愿意陪伴我后半生的日子?
所以,彭兴忠见了我,也只能说,你虽然很孤独,但你如今有政府帮助,你又怕啥?没有婆娘,见到女人,大胆去追嘛!
虽然他鼓励作者本人,去找女人,年龄不是问题,生病也不是问题,但关键要看你有没有生活的信心,有了生活信心,还要看你有没有爱心?所以,他又说,你要好好爱惜你自己,才有人真正的,看得起你自己!
他知道作者本人过去会照相,现在又在抖音平台和快手平台,还有火山平台发视频,见到作者本人的视频,他又说,你何不利用,这几个平台,展示你自己的风采,说你也需要找一个老婆,看有没有女人会走向你?
作者本人,虽然听信了他的一切,但作者本人,还是没有十分的把握,因为作者本人,已经玩了抖音,快手,火山,也有四年多时间了,的确近段时间,听了他的话后,在这上面发过视频,搞过征婚,还向许多女人求婚,发信息,可是,谁又真正愿意,陪我度过后半生的日子?
彭兴忠知道这个事后,又给我打气,又说,陈友,我会负责,你,我同样也会负责,只要有一线希望,你都要去争取!如今,生在这个好的时代,有政府帮扶,你有大病,又怎样?我都还要找一个女人,陪伴我后半生呢?
我虽然儿大女成人了,老婆过逝了,可我现在,还不是照样也找了一个女人,陪伴我后半身吗?何况,你还是个作家、诗人、记者,你还从没有过女人,干吗又不去争取呢?
是啊!他说的,也的确是事实,可是,这些事实,即使彭兴忠,凉风村委支持,大乌江镇政府也支持,又取什么作用?
于是,我又见到陈友的儿子,是这种模样,又问彭兴忠,假如,你的这个侄儿,将来也是一个单身汉,又如何呢?他虽然已经有20多岁了,按说已经是青年了,可是,我看今后,也是一个问题啊!
彭兴忠闻言,也说,这也是没得办法的事,相信政府会帮忙解决的!
政府虽然解决,可他这个儿子不好招呼啊,我又说,前些日子,凉风村委杨洪评村委副主任对着我说,她到他家去帮扶他,叫他替他父亲减轻一点家务,把环境卫生搞好,还遭到你这个侄儿子的慢骂呢!
咳!他也叹息一声,又说,我这个侄儿,要过喝,哄,匡,才有效果,虽然我和陈友,是亲弟兄关系,可亲兄弟的家人,是个残废人,是这种样子,我又有什么办法?
彭兴忠没有办法,《遵义日报》汪孝杰又有办法吗?他和陈友,也是亲姐弟关系啊,陈友的儿子,即使有20多岁了,但他这个儿子,的确也不懂事!
而彭兴忠知道他这个侄儿的脾气和个性,他唯一的办法,也只有过喝,哄,像匡小儿子一样,才勉强去劳动,但是,大了,如今青年了,又该怎么办呢?即使政府帮扶他一辈子,又怎样?人生又有什么意义?
要是《遵义日报》汪孝杰,看了这篇文稿,知道他姐姐的儿子,也是这种德性,又作何感想?彭兴忠能做到的,汪孝杰又能做到嘛?
写到这里,我也只能说,各有各的命,各有各的运,人生就是这样!然而,话又说回来,命运又是自己创造的,没有外来的支助,即使自己再聪明,又怎样?
可惜,我又不是白痴,名义上,是个作家诗人记者,实际上,是大病之后,才由政府扶持,供养,而班溪坳目前供养的,也只有陈友他们一家三人,还有,就是我这个大病过后的孤独老汉!
真正有钱的,班溪坳,也只有10几户,其余的,都只能属于温饱,如果说彭兴忠有钱,他也没有钱,他虽然带动了班溪坳的村民,但他的两个儿子,也是一般般,只属于温饱,真正富裕的,也是劳动能力最强的,彭兴忠虽然引了路,但他不是为了他个人,而是为整个班溪坳所有的村民。
所以,他的表现,在于积极引进建厂,供班溪坳,还有附近所有的村民都有活干,而他自己只有看厂,看工地,招呼那些来打工的,他才管事,其他的,他也管不了,所以不管是班溪坳的,还是附近的,只要有人想进来,他都只能介绍给老板,由老板来分配工种,赚的最多的,还是班溪坳附近的村民,也包括班溪拗的村民!最富的,也只有班溪坳湛义明,还有王应久,过了,就是几家劳动力最强的!
现在,只要你走近贵州省遵义市余庆县大乌江镇凉风村班溪坳村民组,你就可以看到现在班溪坳新农村的新面貌。在建设班溪坳新农村之前,这里仍然是土屋和破木房,道路仍然是坑坑洼洼,然而,经过几年的修整,还有镇政府的支助和帮抚下,几辈人都不敢想象的“洋楼”、“面包车”、“摩托”、“电视”、“手机”,现在也是楼上楼下电灯电话,各种家用电器,随处可见了。
还有,这里,还曾经流传着一句古话,“好女不嫁班溪坳,好男只有走四方”所以,这里的玉米也只能像“鸡老壳”一般大,而水稻,也只能是望天水田。所以,几经奔波,在班溪坳彭兴忠的带领下,这里的村民,穷则思变,经过十多年的努力,不仅解决了“电”的问题,而且还饮用了“自来水”……
如今这些变化,那一样,又离不开党和政府,那一样,又没有彭兴忠的心血?当然,这里的人们,思想观念也变了,过去只看到村民之间互相斗殴,争地盘,争山林,争边边角角,那怕是为一只鸡,也打闹得翻了天,闹得村民始终不得安宁,而如今,似乎这些,一切都淡了,因为家家户户都有了,用不着再去争执了,各家各户,还修起了进户水泥路!
外出打工的,在家建设自己的家园,各有各的职责,各有各的门路,春来了,有春的农活,冬来了,又有冬的事做,再也看不到过去三个一伙,五个一堆,只顾打牌,一点知识,文明气象都没有。
而现在是各司其职,养鸡的养鸡,养猪的养猪,做农活的做农活,全村56户村民,也有45户用上了“摩托”, 有6户用上了面包车,还有2户,用上了农用大卡车, 而且家家户户,的确改变了不少,手机、电话,随时可以接通外面的世界,还安上了有线电视!这些,都离不开彭兴忠的引导,他们都称,彭兴忠是班溪坳村民组的优秀村民组长!
注: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问题请联系后台删除。
作者简介:张金福,贵州余庆人,农民作家、诗人、记者,男,1963年7月15日,未婚,在《当代文学选萃》发表小说处女作《邻居》,在《山花》发表诗歌处女作《在孤岛上》,在《四川作家网》发布小小说代表作《是我的姑娘》,在《半壁江原创中文网》发布诗歌代表作《走,还是不走》,在《当代文艺》微刊发布短篇小说代表作《侄姑娘孙女儿》,在《半壁江原创中文网》发布中篇小说代表作《神的使者》,在全国88家文学刊物、报刊杂志、文学网站、文学微刊发表或发布作品863篇(首),其中《偶然相遇》获《星星》诗刊2006年第三届“乐山杯”征文大奖赛优秀作品奖。《遵义日报》业余记者、《星星》诗刊特约通讯员、摄影师。
桃乡文苑生活,不止是今天,还有诗和明天的太阳……2615篇原创内容
公众号
欢迎关注微信公众号“桃乡文苑”公众号(txr271600),查看更多图文信息
“桃乡文苑”是一个专注于真情实感的公众平台,主要推出原创文学作品为主,偶发一些生活百科和健康常识,“桃乡文苑”期待您的关注,欢迎您的投稿!投稿说明:稿件以诗歌、散文、随笔、小小说为主,必须是不违反法律道德和有碍国家安定的有正能量的文学作品,字数一般最长不超过2500字左右。稿件须为原创首发,忌剽窃、抄袭,文责自负,本平台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投稿格式:原文+作者照片+作者简介)
投稿邮箱:sdfcsyy@163.com(无稿酬)